第366章 落不下的及时雨_你选男闺蜜,我放手后你哭什么
话本小说 > 你选男闺蜜,我放手后你哭什么 > 第366章 落不下的及时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6章 落不下的及时雨

  第366章落不下的及时雨

  丰子年一开始还算是淡定。

  即便顾哲的情绪明显已经有些激动,但丰子年依然保持着自己身为总裁的那份处之泰然。

  这就是身为总裁的休养。

  但是,当他听到顾哲嘴里蹦出来的几个专业名词的组合的时候,丰子年彻底绷不住了。

  “你说什么?”

  错愕,惊讶,怀疑,还有一丝丝的惊恐。

  顾哲重复了一遍:“我不确定中星到底把这个计划,或者这个项目取名什么,但是大致的方向应该是这样。通过多频段共鸣的手段,确保在恶劣条件下,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频段信号覆盖,确保遥感得到的信息,至少有一部分是可用的。”

  顾哲前世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,而且当顾哲入职之后,这个技术,其实已经慢慢被淘汰了。

  信号这种东西,可以简单的理解成“水流”,可以携带信息的水流。

  水流被水闸放出,流过地面,带走了“信息”,最后再归于水库,我们的学者和专家就能通过带走的“信息”量,分析出地貌、地图、高差、现场灾情程度等等一系列重要的东西。

  当然,这只是在灾区遥感测绘方面的应用。

  如果技术成熟,在其他的探索领域包括雷暴、暴雪等特殊灾害下的日常应用中,都能发挥一个兜底的作用。

  恶劣条件下,普通的“水流”流到一半,就干涸了。终点的水库毛也收集不到,什么信息都没有,只能干着急。

  为了解决这个情况,所谓的“多频段”,就是多开几个闸,甚至是把全频段的闸一股脑全打开,最后汇总到水库,总有一条“水流”能带着信息到终点。

  而所谓的交互技术,可以简单理解成,原本独立的水流,在某种“共鸣”下,让几条水流能汇集到一起,增加保存的“信息”的携带量,减少过程中的损失。

  那为什么后面这门耗费巨大的技术,最终被淘汰了呢?

  就像3G干不过4G,4G干不过5G,100M的流量在100G的流量面前就是小丑。

  几年后,我们的硬件牛逼了,一次性开闸能放出原本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稳定和强劲的“水流”来,就算有干扰、有损耗,最后水库收集到的水,也完全够用了。

  某种意义上,产出数值的提升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进步。

  现在这么费劲儿,完全就是数值不够,机制来凑。

  丰子年满脸震惊:“是谁告诉你这些东西的?田总吗?还是刘远?”

  这个项目中星的确在推进,并且不只是中星,几家通信运营商、丹朱、千度等等大公司都有推进这个项目。

  只不过,这是作为保密项目推进的。

  大部分业内人士其实心照不宣。

  再过个几年时间,遥感器件全面升级,这个“打补丁”的技术会被直接丢到垃圾桶里。

  真正用心去做的,没有几家。

  顾哲摇了摇头:“没有人告诉我。但是我可以肯定,这个项目,或许别的企业不会投入重金去做,不会想要做出一个成果。但是中星,一定会去做!”

  丰子年下意识地问道:“为什么?”

  顾哲笑了笑,没有回答丰子年,而是把目光,投向了旁边的墙壁。

  从黑白的照片,到泛黄的照片,再到逐渐清晰的照片。

  中星的前世今生,其实一直都在做一件事。

  华夏需要它做的事。

  通讯差,就做通讯。

  没有遥感,就做遥感。

  智能机落后,就研发智能机。

  你可以笑话中星的营收一直一般,市场敏感度也差,要不是靠着扶持和三大运营商之一的逸动的长期合作,早就已经落后了。

  可是啊,他又何尝不想做赚钱的生意呢。

  赚钱的,却不一定是华夏真正需要的呀。

  你可以笑话中星迟钝、可以笑话中星臃肿、可以笑话中星体系落后。

  但永远不能笑话,中星的中,是华夏的中;中星的星,是华夏的红星。

  为什么中星一定会去做?

  不要小看,曾经的国企的骄傲啊!

  丰子年愣愣地看着顾哲的目光,在顾哲的眼中,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着。

  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

  灾难面前,方能更加体现华夏儿女的英雄本色。

  丰子年深吸一口气,示意顾哲先坐下。

  丰子年去给自己倒了一杯水,喝了一口,平复了一下情绪。

  热血固然重要,但若是只有热血就能解决问题,世界就真的像动漫一样单纯天真了。

  “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,我们就想到了这个技术。但是很可惜,目前的项目完成度,不超过百分之七十。”

  顾哲皱起了眉头。

  比他想象中糟糕一些。

  顾哲这么笃定这个技术在使用,因为在他的印象中,一年后的另一场横断地震,当时就使用到了这个技术,并且那个时候已经比较成熟了,新闻还额外报导了这个技术。

  只不过,顾哲实在是记不清楚,这技术到底是哪家贡献的了。

  通讯技术的研发周期是非常长的,五年、十年乃至二十年都很正常。

  一年后能成熟使用的技术,按道理来说,现在怎么着也该有个八九十了。

  “有可能在实际应用中,一边调试,一边投入使用吗?”

  丰子年看向顾哲的目光就像是队伍里最C的队友被蓝buff单杀了。

  顾哲反应过来之后,也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。

  这问题问的太外行了。

  不到百分之七十是什么概念?

  他娘的一辆车的四个轱辘都没装全,问能不能先上路跑试试。

  顾哲有些怅然若失。

  “按照传统的维修加启动备用频段的办法,大概多久能把灾区的信号稳定下来?”

  丰子年沉思了一下,说道:“算上路上花费的时间,大概要五到七天。”

  “遥感技术呢?”

  丰子年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只能看命了。”

  顾哲沉默了。

  传统的遥感是基于稳定信号的。

  信号没恢复,拿大喇叭在山头喊靠人耳朵听去遥感吗?

  这种情况下,依靠传统的技术,那不就是听天由命了吗?

  顾哲抬头看了丰子年一眼。

  丰子年一直在喝水,目光看着桌面,可桌子上,并没有东西。

  顾哲意识到了什么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bbook.cc。话本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hbbook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